锂离子电池中粘接剂的选择
在锂电池制造中,粘接剂是确保电极结构完整性的关键材料,通常为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如正极常用含氟聚合物,负极常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与丁苯橡胶(SBR)乳液组合)。
粘接剂的核心作用与平衡点
- 粘接强度:电池循环过程中,锂离子脱嵌/嵌入导致电极材料体积变化。粘接强度不足会引发活性物质脱落,严重损害循环寿命。因此,必须保证足够的粘接力。
- 用量控制:粘接剂本身不导电。过量使用会增加电极固相阻抗和内阻,降低电池倍率与功率性能。因此,在满足粘接强度前提下,应尽可能减少其用量。
负极粘接剂体系:CMC与SBR协同应用
工业界普遍采用CMC与SBR组合作为负极粘接剂,这是长期实践验证的有效方案。其必要性基于以下原因:
1. 单一CMC的局限性:某些纤维素类或聚丙烯酸类粘接剂(如CMC、海藻酸钠、PAA)可在特定条件下单独使用,例如:极片较薄、无需辊压或对压实密度要求不高时。然而,在追求高能量密度的石墨负极中,必须进行高压辊压以达到高压实密度。此时,单一CMC因脆性大,辊压后结构易坍塌,导致极片掉粉严重,无法满足要求。
2. 单一SBR的缺陷:SBR乳液缺乏分散功能,难以单独制备均匀浆料。此外,SBR用量过高时,在电解液中易发生溶胀,影响电池性能。
3. CMC+SBR的协同优势
- CMC的作用:石墨具有疏水性,难以在水中分散。CMC作为高效分散剂,能促进石墨和导电剂的均匀分散。同时,CMC溶于水形成凝胶结构,显著增加浆料粘度(增稠作用)。这在大规模涂布中至关重要:凝胶结构既能锁住水分维持流变性,又能增强浆料稳定性,有效防止固体颗粒沉降,保证浆料均匀性和生产连续性。
- SBR的作用:SBR乳液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柔韧性,提供优异的粘接力。其引入弥补了CMC的脆性,使高压辊压后的极片仍能保持高粘接强度,有效防止掉粉。
结论
负极粘接剂选择需兼顾粘接强度、导电性、工艺适应性和成本。CMC与SBR的组合体系,通过发挥各自优势(CMC的分散增稠与SBR的柔性粘接),成功解决了高压实石墨负极的浆料制备、涂布稳定性及辊压后结构完整性问题,成为工业实践中的优选方案。核心原则是在保证电极机械完整性的前提下,精确控制粘接剂用量以优化电化学性能。
超声波焊锡机是焊接锂电池(特别是铝极耳)的一种非常有效且可靠的技术。它成功解决了铝焊接的难题,实现了低温、免助焊剂(或低助焊剂)、高强度的连接,在锂电池制造(尤其是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选择合适的设备并进行精确的参数调试和过程控制是保证焊接质量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