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8712959
上海瀚翎致力于研发、生产、销售科学仪器
联系我们

双面PERC+太阳能电池超声波锡焊

双面PERC+太阳能电池超声波锡焊 超声波锡焊技术在双面PERC+太阳能电池背面铝排条上的应用 在追求碳中和的全球浪潮中,太阳能光伏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然而,随着产能的扩大,一个长期存在的成本与环境问题愈发凸显——那就是在电池制造中大量使用贵金属银。特别是在主流的PERC+电池中,银浆是构成前后电极导电网路的关键材料。电池背面的金属排条通常需要通过银质焊垫来实现电气互联,这不仅推高了制造成本,也与绿色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存在张力。 行业痛点:银耗与“顽固”的氧化层 银的导电性极佳,但价格昂贵且资源有限。降低“单瓦银耗”已成为光伏技术迭代的核心目标之一。另一方面,为降低成本,产业界希望用储量更丰富的铝来承担部分导电功能,例如电池背面的导电排条。但铝在空气中会瞬间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这层膜化学性质极其稳定,如同给铝件穿上一件“绝缘护甲”,使得传统的焊接工艺难以实现铝与其他金属的可靠连接。正是这个难题,迫使电池设计不得不保留背面的银焊垫,形成了对银的路径依赖。 创新方案:超声波如何破解氧化难题? 一项名为超声波锡焊的创新工艺为破解这一困境带来了希望。其原理巧妙而高效:当熔融的锡合金被施加到铝排条表面时,同时引入高频超声波振动。这种振动在液态锡中产生所谓的“空化效应”,形成无数个微小的真空气泡并瞬间溃灭,释放出巨大的局部能量。 这股力量足以击碎铝表面坚固的氧化层,并将碎屑冲刷带走,使纯净的铝基体暴露出来。紧接着,液态锡得以与新鲜的铝表面直接接触,形成牢固的冶金结合和优异的电连接。这样一来,电池背面就无需再依赖银焊垫,直接用锡焊垫在铝排条上实现电气互联成为可能。 实验验证:性能与可靠性的双重肯定 为了验证该技术的可行性,研究人员开展了系统性的实验。他们选取了不同布局的PERC+电池,在背面铝排条上应用超声波锡焊技术。 [...]

超声波电烙铁焊接在太阳能制造中的应用

超声波电烙铁焊接在太阳能制造中的应用 在太阳能光伏制造中,超声波电烙铁(或超声波焊接技术)的核心价值在于解决精密金属连接的热损伤问题——太阳能组件中的硅片、薄膜等核心材料脆性高、耐热性差(如硅片耐受温度通常<200℃),而传统高温焊接(如红外焊、激光焊)易导致材料隐裂、性能衰减。超声波电烙铁凭借“低温+高频振动”的特性,在以下场景中发挥关键作用: 1. 太阳能电池片与汇流带的焊接 太阳能电池片(单晶硅/多晶硅片,厚度仅120-200μm)表面通过银浆印刷形成细栅线(宽度20-50μm)和主栅线,需与汇流带(通常为镀锡铜带,厚度0.1-0.3mm)连接,将电池片产生的电流汇集导出。 - 传统焊接(如红外加热焊接)依赖高温(250-300℃)使焊锡融化,易导致硅片受热不均产生隐裂(隐裂会降低电池转换效率,甚至引发组件失效),且高温可能使银浆栅线氧化(增加接触电阻)。 - 超声波电烙铁通过20-40kHz高频振动,使汇流带与栅线表面产生塑性变形,破除氧化层(包括银浆表面的氧化膜),在150-200℃低温下实现金属间扩散连接,热影响区(HAZ)仅数十微米,可完全避免硅片隐裂;同时,低温减少焊锡(若使用)的氧化,保证接头电阻稳定(<10mΩ),提升电流传导效率。 2. [...]

一文看懂钙钛矿光伏电池

一文看懂钙钛矿光伏电池 1. 钙钛矿电池:结构革新与性能特点 1.1 发展迅速的第三代太阳能电池 太阳能电池历经三代发展:第一代晶硅电池技术成熟,主导市场;第二代薄膜电池(如CIGS、CdTe)效率较高但受限于材料稀缺性或毒性、工艺复杂性;第三代新型电池包括钙钛矿、染料敏化、有机及量子点电池等。其中,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自2009年问世以来,凭借其理论效率高、发电潜力优、成本预期低、应用场景广等突出优势,迅速成为学术与产业界焦点,近年投资规模显著。 1.2 发电原理:光生载流子分离与可调带隙优势 PSCs通过光生载流子分离发电。基本原理为:光子能量激发钙钛矿材料价带电子至导带,产生电子-空穴对(激子);激子在热能作用下解离为自由载流子;电子传输层(ETL)和空穴传输层(HTL)分别在界面处选择性抽取电子和空穴;载流子经传输层被电极收集形成电流。 关键优势:可调带隙。钙钛矿材料(ABX₃结构)的带隙可通过改变A、B、X位元素种类与比例在1.15-3.06 [...]

纳米银粉形貌对导电银浆性能的影响及应用展望

纳米银粉形貌对导电银浆性能的影响及应用展望 导电银浆是一种关键的基础电子材料,由金属粉末、粘合剂、溶剂及多种助剂经机械混合形成均匀黏稠的浆体。在液态状态下通常不导电,需经固化或烧结处理后才能形成高导电通路。其应用极为广泛,覆盖从触摸屏的透明电极、手机内部的高密度互连、柔性OLED显示电路,到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栅线,乃至医疗电子设备中的精密线路,均依赖其出色的导电性能实现功能。随着应用场景不断扩展与性能需求的持续提升,导电银浆正向更精细、高性能的方向发展。例如,采用不同形貌的纳米银粉,会显著影响银浆的最终性能与适用领域。 银基导电浆料的导电机理 导电银浆的导电性并非仅依赖于银粉本身的电导率,更关键的是其在固化后形成的连续导电网络。该网络的连通性、完整性及粒子间接触电阻共同决定了整体导电性能。目前广泛接受的导电机理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 渗流理论 当银粉含量较高时,在固化过程中随着有机溶剂的挥发,银颗粒之间形成直接接触,建立起金属-金属导电路径,从而实现高效的电子传输,电阻最低。 2. 隧道效应 当银颗粒含量较低、间距极小(约1–10 [...]

导电银浆的特性、导电机理及不同形貌应用

导电银浆的特性、导电机理及不同形貌应用 导电银浆是工业领域关键的基础功能材料,经机械混合工艺将金属粉体、粘合剂、溶剂及助剂等组分均匀调配,形成粘稠状浆料体系。该浆料在液态状态下通常不具备导电能力,但经固化处理后,可形成稳定且优异的导电结构。在诸多领域中,它都扮演着“导电线路”的核心角色:从触摸屏的超薄透明电极、手机芯片的高密度互连链路、柔性OLED面板的精细电路,到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表面栅线,乃至医疗电子设备的内部导电连接,均可见其身影。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与性能要求的不断升级,导电银浆正朝着更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例如,采用不同表面形貌的纳米银粉制备的导电银浆,其最终导电特性、适用场景会呈现显著差异。 在导电银浆的制备环节,尤其是光伏领域专用导电银浆,超声波分散技术的应用尤为关键。该技术借助超声波的空化效应,可高效打破银粉(如纳米银颗粒、银纳米片)在体系中的团聚体,促使银基粉体在粘合剂与溶剂中实现高度均匀分散,有效减少后续固化/烧结过程中导电网络的孔隙与断点,为光伏电池栅线的精细成型、降低界面电阻提供了重要保障。 银基导电浆料的导电原理 导电银浆的导电机理并非仅依赖银粉自身的体电导率,核心取决于固化或烧结后形成的导电网络——网络的连通性、完整性及接触阻抗,直接决定了最终的导电效果。目前,行业内广泛认可的导电机制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1. 渗流理论 当导电浆料中导电颗粒含量达到特定阈值时,在固化或烧结过程中,随着有机溶剂的分解与挥发,导电颗粒会相互紧密接触,形成连续的物理导电通路。此时电流可通过金属间的直接接触高效传输,是导电效率最高的机制。 2. 隧道效应 [...]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