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研发实验用超声分散技术
在锂离子电池研发实验中,超声分散技术是探索新型浆料配方与优化分散工艺的关键手段,其应用模式与工业级生产存在明显区别。
实验室通常采用探头式超声分散仪(功率范围 50–300 W,频率 20–40 kHz),可通过更换不同尺寸的探头(如直径 6 mm、10 mm)适配 10–500 mL 的小批量浆料制备,适用于配方筛选与分散机理研究等需求。实际操作中需精确调控多项参数:超声功率(如针对碳纳米管浆料,一般设为 80–150 W,以防止过度超声导致结构损伤)、处理时间(约 5–30 分钟,需依固含量调整,例如固含量 20% 的硅碳浆料常需 15–20 分钟)、以及温度控制(通过水浴或冰浴将浆料温度维持在 25–35 ℃,避免超声热效应引起粘结剂变性)。
实验室超声分散的核心优势包括:
① 可实现“单变量控制研究”,例如固定其余条件仅调整超声功率,系统分析分散程度对电池容量、内阻等性能的影响;
② 针对新型材料(如二维材料 MXene、新型导电剂等),可快速评估其在浆料体系中的分散可行性,为产业化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③ 无需考虑大规模生产中的能耗与经济成本,可专注于分散质量与电化学性能的关联机制研究。例如,可结合透射电镜(TEM)观察导电剂的分散状态,并耦合电池循环性能测试,明确最优分散工艺参数。
此外,在实验环境中常将超声分散与其他混合方式联用(如“超声 + 低速搅拌”),既利用空化效应有效解聚纳米团簇,又通过机械搅拌实现宏观均匀混合,从而为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浆料的开发提供有效技术路径。
联系电话:18918712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