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面法大黄素纳米乳液制备工艺

运用基于中心复合设计的响应面法对大黄素纳米乳液进行系统性优化。该研究以探索主要配方变量与超声操作参数对纳米乳液性质的影响机制为核心,通过构建多维变量与响应结果的数学模型,借助可取性函数对多个响应变量进行综合优化,从而筛选出最佳制备配方。
采用响应面法时,研究团队将含大黄素的辛酸癸酸甘油酯 90 比例、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 RH40 与丙二醇单甲醚醋酸酯 HP 的配比等关键配方参数,以及超声功率、处理时间、温度等操作条件设定为自变量。同时,以纳米乳液的粒径分布、ζ 电位、稳定性等关键性质作为响应变量,构建二阶多项式模型。该模型通过统计学分析量化各变量间的交互作用,精准预测不同条件组合下纳米乳液的性能表现。
实验发现,油酸的添加和酸碱度的调节对大黄素纳米乳液的 ζ 电位具有显著改善作用。优化后的纳米乳液平均 ζ 电位稳定在 -25.2 ± 0.5mV,粒径控制在 10 – 30nm 的理想区间,这种适度的负电荷与纳米级尺寸有效抑制了乳液颗粒的聚集,确保体系长期稳定。


体外释放实验数据显示,在 120 小时的监测周期内,约 80.79 ± 1.11% 的大黄素从纳米乳液中可控释放,且释放过程高度符合菲克扩散机制,表明药物通过浓度梯度驱动的扩散过程持续释放。
研究结果表明,响应面法在大黄素纳米乳液制备优化中展现出卓越的有效性。所建立的二阶多项式模型拟合优度高,预测值与实际实验结果高度吻合,为大黄素纳米乳液递送系统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有兴趣可直接联系电话或者+微信18918712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