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纺丝制备碳纳米纤维基底

通过 静电纺丝制备碳纳米纤维基底 ,再在其表面负载 FeNi 层状双氢氧化物(FeNi-LDH),是一种兼具碳材料导电性 / 高比表面积与LDH 催化 / 吸附活性的复合功能材料制备策略。该材料在电催化、吸附分离、能量存储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以下从制备流程、关键工艺、表征方法及应用方向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核心制备流程总览

整个过程分为两大核心步骤:碳纳米纤维基底的静电纺丝 – 碳化制备,以及FeNi-LDH 在 CNFs 表面的负载。流程示意图如下:
高分子纺丝液 → 静电纺丝制备高分子纳米纤维膜 → 预氧化 + 碳化制备 CNFs 基底 → FeNi-LDH 负载(原位生长 / 沉积等) → FeNi-LDH/CNFs 复合膜

步骤 1:碳纳米纤维(CNFs)基底的制备(静电纺丝 + 碳化)

静电纺丝是制备连续纳米纤维的经典技术,通过高分子前驱体纺丝后碳化,可获得具有高比表面积、多孔结构和良好导电性的 CNFs 基底。

静电纺丝制备碳纳米纤维基底 - 静电纺丝 - 瀚翎科学

1.1 原料选择
(1)高分子前驱体
选择原则:碳化后残碳率高、纺丝性能好(成纤性强、不易断裂)。

(2)溶剂
需与前驱体良好互溶,且挥发速率匹配纺丝需求:

PAN 常用N,N – 二甲基甲酰胺(DMF) 或 N,N – 二甲基乙酰胺(DMAc);
PVA 常用去离子水;
沥青常用四氢呋喃(THF) 或甲苯。
(3)添加剂(可选)
掺杂剂:如石墨烯、碳纳米管(CNTs),提升 CNFs 导电性和力学性能;
致孔剂:如聚乙二醇(PEG),碳化后形成多孔结构,增大比表面积。

1.2 静电纺丝工艺参数控制
纺丝参数直接影响纤维直径(通常 50~500 nm)、连续性和形貌,典型参数范围如下:

  • 纺丝液浓度: 10~20 wt%(PAN)
  • 纺丝电压: 15~25 kV
  • 接收距离: 10~20 cm
  • 推液速率 : 0.5~2 mL/h
  • 环境湿度: 30%~50%
  • 环境温度: 20~30 ℃

操作要点:纺丝前需将纺丝液磁力搅拌 4~12 h 至均匀,并用 0.45 μm 滤膜过滤去除杂质,避免堵塞针头。接收装置可选用铝箔(平面接收)或滚筒(取向纤维接收)。

1.3 碳化过程(关键:预氧化 + 碳化 / 石墨化)
高分子纤维需通过碳化去除非碳元素(O、N、H 等),形成碳骨架。分两步进行:
(1)预氧化( stabilization )
目的:防止碳化时纤维熔融、粘连或断裂,通过氧化反应形成稳定的梯形结构(如 PAN 的环化反应)。
条件:空气氛围中,升温速率 5~10 ℃/min,终温 200~300 ℃,保温 1~2 h。
关键:升温速率不可过快,否则纤维易开裂。
(2)碳化 / 石墨化
目的:去除小分子杂质,形成类石墨结构的碳纳米纤维。
条件:惰性气体(N₂或 Ar)保护,升温速率 5~15 ℃/min,终温 600~1200 ℃(碳化)或 1500~2500 ℃(石墨化),保温 1~3 h。
影响:温度越高,石墨化程度越高,导电性越好,但比表面积可能降低(孔径收缩)。

静电纺丝制备碳纳米纤维基底 - 静电纺丝 - 瀚翎科学

三、步骤 2:FeNi-LDH 在 CNFs 表面的负载

FeNi-LDH 是由 Fe²⁺/Fe³⁺和 Ni²⁺通过羟基桥连形成的层状材料,化学式可表示为 **[FeₓNiᵧ(OH)₂]ᵃ⁺(Aⁿ⁻)ₐ/ₙ・mH₂O**(Aⁿ⁻为层间阴离子,如 NO₃⁻、Cl⁻)。其负载需保证结合力强、分散均匀、暴露更多活性位点。

关键调控因素

  • Fe/Ni 摩尔比:直接影响 LDH 的催化活性(如析氧反应中,Ni²⁺为活性中心,Fe³⁺可增强电子传递,最佳比例通常为 Fe:Ni=1:2 或 1:3)。
  • pH 值:LDH 的形成需要碱性环境(pH 8~11),pH 过低则难以沉淀,过高则易形成 Fe (OH)₃或 Ni (OH)₂杂相。
  • 反应温度:温度升高可促进 LDH 结晶,但过高会导致层状结构坍塌。
  • CNFs 表面预处理:通过氧等离子体处理(30~60 W,5~10 min)或H₂O₂浸泡(5~10 wt%,室温 2 h)引入 – OH、-COOH 等活性位点,增强与 LDH 的界面结合力。

四、材料表征方法

为验证 FeNi-LDH/CNFs 复合材料的结构、组成和性能,需结合以下表征手段:

4.1 物理结构表征

  • 扫描电镜(SEM): 纤维直径、LDH 负载形貌(如纳米片厚度、分散性)
  • 透射电镜(TEM:) LDH 晶体结构、与 CNFs 的界面结合情况
  • X 射线衍射(XRD): 晶体结构(LDH 特征峰、CNFs 石墨化峰)
  • Raman 光谱: CNFs 石墨化程度(D 峰 / G 峰强度比)
  • BET 比表面积 :比表面积、孔径分布

4.2 化学组成表征

  •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表面元素价态(如 Fe³⁺、Ni²⁺的存在)和相对含量(如 Fe:Ni=1:2.8)。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精确测定 Fe、Ni 的总含量(如 LDH 负载量为 25 wt%)。
  •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验证 LDH 的层间阴离子(如 1384 cm⁻¹ 为 NO₃⁻的特征峰)和表面官能团。

4.3 性能测试

  • 电催化性能:通过线性扫描伏安法(LSV)测试析氧(OER)、析氢(HER)或氧还原(ORR)活性,以过电位(η)和Tafel 斜率评价性能优劣(如 OER 中,η₁₀=280 mV,Tafel 斜率 = 65 mV/dec 为优异水平)。
  • 吸附性能:通过批量吸附实验测试对重金属离子(如 Cr⁶⁺)或有机染料(如甲基橙)的吸附容量和动力学。
  • 力学性能:通过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通常为 10~20 MPa,伸长率 5~10%)。

静电纺丝制备碳纳米纤维基底 - 静电纺丝 - 瀚翎科学

五、典型应用方向

FeNi-LDH/CNFs 复合材料结合了 CNFs 的导电性和 FeNi-LDH 的活性,主要应用于以下领域:

5.1 电催化领域
电解水制氢 / 制氧:作为阳极催化剂用于析氧反应(OER),替代昂贵的 IrO₂催化剂;
锌 – 空气电池:作为空气阴极的氧还原 / 氧析出双功能催化剂。

5.2 吸附分离领域
重金属离子吸附:利用 LDH 层间阴离子可交换性,吸附废水中的 Cr⁶⁺、AsO₄³⁻等;
有机污染物去除:通过氢键或静电作用吸附染料(如罗丹明 B)、酚类化合物。

5.3 能量存储领域
超级电容器:LDH 提供赝电容(氧化还原反应储电),CNFs 提供双电层电容,总比电容可达 500 F/g 以上;
锂离子电池:作为负极材料,利用 Fe、Ni 的氧化还原反应实现高容量储锂。

六、关键挑战与解决思路

LDH 负载不均匀:通过优化 CNFs 表面预处理(如等离子体刻蚀)和反应参数(如缓慢滴加碱液)改善;
复合材料导电性不足:提高 CNFs 碳化温度(如 1000~1200 ℃)或掺杂 CNTs、石墨烯;
LDH 在循环过程中脱落:通过原位生长法增强界面结合,或引入聚合物(如 PVA)作为粘结剂。

综上,静电纺丝 – 碳化制备 CNFs 基底,结合原位生长等方法负载 FeNi-LDH,是一种可控、高效的复合功能材料制备技术。通过调控纺丝参数、碳化条件和 LDH 生长工艺,可实现材料性能的定向优化,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联系电话:18918712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