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8712959
上海瀚翎致力于研发、生产、销售科学仪器
联系我们
2 10, 2025

超声波焊锡太阳能电池无银连接

超声波焊锡太阳能电池无银连接 在光伏产业中,银和铅的消耗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传统PERC+太阳能电池生产时,前电极与背面连接需大量使用银,成本高昂且不符合环保趋势;同时,背面铝排条易形成稳定氧化层,导致常规热焊接难以奏效,只能依赖银焊垫连接。为此,超声波锡焊技术应运而生,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该技术的研究思路是在PERC+电池背面铝排条采用超声波锡焊,以锡焊垫替代银焊垫。研究选取5个排条(5BB)、9个排条(9BB)及不同铝排条宽度的电池,用无铅Sn90Zn10复合锡料,通过调整4W至12W的超声波功率与150°C到480°C的焊接温度优化工艺。同时,借助光致发光成像、I-V特性测量检测电池损伤,通过拉力测试、电性能测试评估焊接质量。 实验结果显示,超声波锡焊优势显著。损伤检测方面,PL信号变化小于1%,电池开路电压挥发性化合物和效率衰减低于0.2%,对电池影响极小;机械性能上,10W功率时焊接点剥离力达1.5N/mm至2.8N/mm,远超1N/mm的标准要求,且功率和温度提升能增强附着力;电性能上,其模块路径电阻初始仅0.3mΩ,远低于银焊垫的3mΩ,加速老化测试效率衰减低于3.6%;结构上,高功率下锡能完全渗透铝排条,形成稳固金属接触。 综上,超声波锡焊技术成效突出。它可减少20%–40%的银消耗,降低成本且更环保;能降低串联电阻,提升电池填充因子与效率;经湿冻、温度循环测试,模块效率衰减低,长期稳定性好,为光伏电池制造提供了优质的无银连接解决。 联系电话:18918712959 

1 10, 2025

探头式超声处理器不可缺的技术

探头式超声处理器不可缺的技术 探头式超声处理器由超声波发生器、压电换能器、变幅杆和探头构成。发生器产生20千赫兹至数兆赫的高频电信号,压电换能器基于压电效应,将电信号转变为机械振动。变幅杆放大并传输振动至探头,探头接触样品后,超声波在样品介质引发空化效应。在负压、正压周期交替下,气泡形成并崩溃,产生冲击波、微射流与高温高压环境,实现对样品的分散、乳化或破碎。 在纳米材料制备中,借助超声空化,实现大颗粒材料的纳米级分散,精准控制材料尺寸和形貌,如剥离石墨片层制备石墨烯。在复合材料制备时,促使增强相均匀分散于基体材料,提升材料性能,像在金属基复合材料中均匀分散陶瓷颗粒,增强强度和耐磨性。 在食品乳化时,促使油和水形成稳定乳液,改善食品质地和口感,如在乳制品加工中提升产品稳定性和货架期。在食品保鲜方面,破坏微生物细胞壁,延长食品保质期。 处理效率高,超声空化可在短时间内高效处理样品,缩短实验和生产周期。操作灵活性强,能依据不同需求调整超声功率、频率和处理时间。 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探头式超声处理器将朝着智能化、多功能化和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通过引入智能控制系统,设备能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处理要求,自动优化超声参数,实现精准处理。 联系电话:18918712959 

1 10, 2025

超声波小型不锈钢零件连接技术

超声波小型不锈钢零件连接技术 在精密制造领域,小型不锈钢零件因兼具耐腐蚀性与结构强度,成为电子、医疗、汽车等行业的核心组件。而超声波连接技术凭借其独特优势,正逐步取代传统工艺,成为这类零件连接的优选方案,为高端制造提供了高效且可靠的技术支撑。 超声波连接实现小型不锈钢零件的牢固结合,核心在于其精妙的固相焊接原理。该技术通过超声波发生器将电能转化为 28-40kHz 的高频电信号,经换能器转换为机械振动,再由变幅杆放大振幅后传递至焊头。在静压力作用下,焊头将振动能量聚焦于零件接触面,产生高频摩擦,瞬间破坏表面氧化膜并生成局部热量,使金属原子在塑性变形中实现扩散结合,冷却后形成冶金级接头。整个过程无需焊料与助焊剂,且温度仅达不锈钢熔点的 35%-50%,完美避免了传统焊接的热变形问题。 相较于电弧焊、钎焊等传统方式,超声波连接在小型不锈钢零件加工中展现出显著优势。其环保特性尤为突出,无有害烟雾与化学残留,契合医疗器材等对洁净度要求严苛的场景。焊接过程可在数秒内完成,配合自动化设备能实现批量生产,大幅提升电子元件等领域的装配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超声波连接已成为多个行业的技术关键。在电子制造中,它为不锈钢传感器引脚、微型端子提供了导电性能优异的连接,保障了精密电路的稳定运行;医疗领域里,微创器械中的不锈钢细小部件通过该技术实现无缝连接,既满足了生物相容性要求,又确保了结构强度;新能源行业则利用其可靠的导电性,实现电池组不锈钢极耳的高效连接,提升了储能设备的安全性。 不过,这项技术的应用需严格把控细节:零件接触面需预先清洁去油,焊接压力、振幅等参数需根据零件尺寸精准调试,才能避免虚焊或表面损伤。随着参数自适应控制等技术的发展,超声波连接正朝着更高精度、更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精密制造技术,超声波连接完美适配了小型不锈钢零件的加工需求,不仅推动了多行业的产品升级,更彰显了现代制造技术向精细化、环保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

30 09, 2025

响应面法氯化钙对新鲜萝卜处理

响应面法氯化钙对新鲜萝卜处理 全球对水果和蔬菜的需求增加,其质量与安全备受关注。胡萝卜作为常见食材,易受微生物污染,影响食用安全。传统清洗和保鲜技术存在局限性,超声和氯化钙联合处理有望解决这些问题。 采购新鲜胡萝卜,清洗、消毒后冷藏备用。在超声清洗机中用不同浓度氯化钙溶液处理胡萝卜,处理后进行微生物分析,包括培养基制备、样品处理、总大肠菌群数、总大肠菌群数和酵母霉菌数计数。 响应面法模型对总大肠菌群数和酵母霉菌数拟合良好 ,能解释大部分数据变异性,模型可靠。氯化钙浓度、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对总大肠菌群数有显著线性负影响,对酵母霉菌数有显著线性正影响,对总大肠菌群数影响不显著。 氯化钙的抗菌性和超声的空化作用使总大肠菌群数和酵母霉菌数减少,但氯化钙浓度过高会增加酵母霉菌数,可能是因增加了胡萝卜表面水分。 处理对胡萝卜微量营养素影响较小,能保留维生素C和钾等,但会使部分生物活性化合物略有减少。该技术在大规模应用时存在处理时间长、设备成本高、能耗大、难以保证处理均匀性和产品质量等问题。 氯化钙和超声处理能有效降低胡萝卜微生物负载,优化条件可用于提升胡萝卜及类似蔬菜储存安全性,但还需进一步研究其对不同蔬菜的有效性,以完善采后管理策略。 联系电话:18918712959 

30 09, 2025

超声波铜质散热片焊接精密技术

超声波铜质散热片焊接精密技术 铜因导热性能优异,成为电子设备、汽车热交换器等领域散热部件的核心材质,其导热效率约为铁的 5 倍、铝的 1.7 倍。但铜质散热片焊接始终面临高反射率、高热导率、易氧化等技术难题,焊接质量直接决定散热系统的稳定性与寿命。随着制造技术升级,多样化焊接工艺正实现铜质散热片的高质量连接。 激光焊接是精密铜质散热片的主流技术选择。在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紧凑设备中,散热片需兼具轻薄与气密性,激光焊接的高精度优势尤为突出。针对铜的高反射率问题,可采用绿光或紫外光等短波长激光,配合表面预处理提升能量吸收率,有效解决焊接起始困难的问题。通过环形光斑技术分配能量、优化焊接速度与保护气体参数,能显著减少热应力集中,降低变形与气孔风险,其焊缝界面热阻比传统工艺降低超三成。 钎焊技术在工业级铜散热片制造中应用广泛。硬钎焊采用熔点高于 450℃的铜基钎料,通过合金化反应形成高强度接头,适配汽车散热器、中冷器等高温工况需求。该技术允许使用更薄的铜材,在减轻重量的同时保证散热效率,且生产过程无需清洗,避免废水污染,报废后还可 100% [...]

29 09, 2025

超声技术制备反式肉桂醛的纳米乳液

超声技术制备反式肉桂醛的纳米乳液 运用超声技术,以反式肉桂醛为天然抗菌化合物,制备纳米乳液,增强其生物利用度和杀菌作用。探究超声时间、表面活性剂与油的比例以及乳化剂类型对纳米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并考察粒径和乳化剂变化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的影响。 使用探头式超声仪,以反式肉桂醛为活性剂、1,8 - 桉叶油素为助添加剂油制备纳米乳液。改变超声时间、表面活性剂与油的比例、乳化剂类型等因素,观察对纳米乳液稳定性的影响。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纳米乳液对不同细菌的抗菌活性,利用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和红外光谱分别分析优化配方对细菌细胞膜脂质的影响,以此研究其对细胞膜流动性和细胞成分释放的作用。 当以吐温80为乳化剂,表面活性剂与油的比例为2:1,超声处理15分钟时,制备的纳米乳液稳定性良好,可保持6个月。 经优化的纳米乳液处理后,大肠杆菌的细胞膜流动性大幅增加。 反式肉桂醛和1,8 [...]

29 09, 2025

铝/石墨超声波辅助活性钎焊技术

铝/石墨超声波辅助活性钎焊技术 铝轻盈而导电,石墨稳定而耐热,将它们结合在一起,有望制造出性能优异的新材料。然而,这对“搭档”却极难连接——铝表面有一层顽固的氧化膜,而石墨(碳)则是一种非金属,常规方法难以让钎料对其表面产生“好感”。传统的解决方案是依赖真空钎焊:在昂贵的真空炉中,通过特殊的活性钎料来实现连接。但如今,一项新技术——超声波振动辅助钎焊——挑战了这一传统,成功在普通的空气环境中,实现了铝与石墨的牢固连接。 一、实验:大气环境下的“声波奇迹” 研究人员设计了一场精彩的“对比实验”。他们选用了一种含有活性元素钛(Ti)的锡银合金钎料,这种钎料在真空下本身就能很好地连接难焊材料。 * 对照组:真空钎焊。在真空环境下进行钎焊,这是公认的可靠基准。 * 实验组:超声波大气钎焊。在敞开的大气环境中,对钎焊区域施加高频超声波振动。 研究的重点是观察超声波作用时间这把“钥匙”,如何开启连接质量的大门。 二、时间的力量:润湿与强度的完美提升 [...]

28 09, 2025

叶黄素纳米乳液的制备

叶黄素纳米乳液的制备 叶黄素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具有抗炎活性,富含叶黄素的抗炎剂有开发潜力。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天然活性成分研究的不断深入,叶黄素凭借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生理功能,在抗炎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然而,叶黄素自身水溶性差、稳定性低的特性限制了其广泛应用,而纳米乳液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难题带来了新的契机。纳米乳液能提升叶黄素的溶解性和稳定性,其油相、表面活性剂成分、制备方法及条件与稳定性和生物活性密切相关。不同的油相组成会影响叶黄素的溶解能力,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浓度则直接关系到乳液的分散性与稳定性,制备过程中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也对最终产品的性能有着关键影响。 采用超声均质法制备叶黄素纳米乳液,运用响应面法优化其成分和制备条件,确定最终制备条件为中链甘油三酯含量 1.5wt%、吐温 80 含量 11wt%、超声时间 8.5min。响应面法通过构建数学模型,系统研究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纳米乳液性能的影响,在大量实验数据的基础上,精准找到最佳制备参数组合。该方法不仅提高了实验效率,还确保了制备的纳米乳液具有良好的均一性和稳定性。 在添加没食子酸丙酯长期稳定情况下,发现酸丙酯的添加显著提高了高温(37°C)下叶黄素的保留率和纳米乳液的粒径稳定性。没食子酸丙酯作为一种高效抗氧化剂,与叶黄素协同作用,形成双重保护机制,有效延缓了叶黄素的降解,同时维持了纳米乳液体系的稳定性。 实验结果表明叶黄素纳米乳液具有作为抗炎剂的潜在应用价值,有望为天然抗炎药物和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在医药、食品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

28 09, 2025

超声波振动辅助钎焊技术

超声波振动辅助钎焊技术 敞开环境下的连接革命: 超声波振动辅助钎焊技术 在航空航天、电子器件等高端制造领域,我们常常需要将形状复杂或材质特殊的构件牢固地连接在一起。传统的焊接方法往往对工作环境要求苛刻,需要真空或保护气体来防止氧化,不仅成本高昂,也限制了生产的灵活性。有没有一种技术,能够像“粘合剂”一样在普通的空气环境中,轻松实现各种难焊材料的可靠连接呢? 超声波振动辅助钎焊技术 正是这样一位在“敞开环境”下大显身手的“连接大师”。 一、原理:何以突破“敞开环境”的束缚? 这项技术的核心魅力在于,它用一种巧妙的物理方式,解决了在空气中焊接的最大难题——金属表面的氧化膜。 想象一下,铝、钛等金属表面都覆盖着一层极薄但非常坚韧的氧化膜,就像一层“盔甲”。在常规钎焊中,我们需要依靠强腐蚀性的化学钎剂来熔解这层“盔甲”,才能使钎料(熔点低于母材的填充金属)与母材本体结合。这不仅可能留下腐蚀隐患,过程也不环保。 超声波振动辅助钎焊技术则另辟蹊径。它的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 [...]

27 09, 2025

超声与高压均质对果胶低密度制备

超声与高压均质对果胶低密度制备 在通过乳液模板法,开发基于果胶低密度脂蛋白的高质量油凝胶。 分别采用超声和高压均质这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处理技术,旨在构建稳定的果胶 / 低密度脂蛋白乳液结构。在实验过程中,运用激光粒度仪、流变仪、显微镜等精密仪器,对两种处理方式下乳液的粒径分布、表观粘度变化、微观结构形态、接触角大小以及储存稳定性进行了全面且细致的对比分析。同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动态流变仪、质构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等设备,深入剖析基于这两种处理方式制备的油凝胶在形态特征、流变学行为、质构特性以及热行为等方面的差异。 与高压均质处理的乳液相比,超声制备的乳液粒径更小、粘度更低、接触角更小,储存稳定性更强。超声处理增强了给果胶和低密度脂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更均匀致密的结晶网络,能有效截留更多油分,进而形成稳定的油凝胶。基于超声制备的油凝胶比基于高压均质制备的油凝胶具有更强的类固体结构,强度更高,油损失更少。超声处理的油凝胶在质构和热性能方面显著优于高压均质处理的油凝胶。 超声处理通过高频机械振动产生的空化效应和剪切力,显著增强了果胶和低密度脂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促使分子间形成更均匀致密的结晶网络,该网络如同精密的 “分子牢笼”,能够有效截留更多油分,进而形成结构稳定的油凝胶。 联系电话:18918712959 

Go to Top